曾经推荐过的十部电影

曾经推荐过的十部电影,在曾经的“继续”。

1.「美国往事」

导演塞尔吉奥.李昂尼的名气也许还不如片中主演“面条”的罗伯特.德.尼罗更显赫。但是无疑却是这位来到美国的意大利人创造了这部黑帮片登峰造极的杰作。在这部公认超过「教父」的影片中,他运用多样化的声像技巧,优美、怀旧、感伤的画面与忧伤、静谧的配乐一起构造了美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广阔复杂的社会图景以及迷惘的一代人的困惑、追求与创伤。其中,“面条”在洗手间中观看“肥仔”的妹妹,也是他少年时代的恋人的幻想镜头,精美绝伦,堪称电影史上的神品。这部影片的故事悬念迭起,叙事闪回的淡入淡出都可以算是故事片叙事的教科书范例。影片的电影音乐将柴科夫斯基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和Beatles的旷世经典曲目「Yesterday」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有力的烘托了时代辗转、人性变换的主题,深化了凄美、梦幻的情调。片中的几位主演也都非常出色,罗伯特.德.尼罗则再次证明了他的确是一位黑帮片首选。

2.「德尔苏·乌扎拉」

如果说第三世界电影首推亚洲电影,那么亚洲的电影就首推日本,而日本发行海外的电影就影响来说,有很长一段时间几乎全部要归于黑泽明。这是一部日本、前苏联合拍的电影。黑泽明当时已经是举世闻名的大师,在苏联影人的全力支持下,黑泽明在这部电影中又一次体现了他尽善尽美的艺术追求。片中饰演老猎人德尔苏的,是一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得蒙古族老人,最初本来要用三船敏郎,可是他因故没有来苏联,没想到这却直接促使了影片的成功,这位蒙古族演员也许在别的电影中只能做一个没有一句台词的龙套,但是在本片中他却光芒四射,把一个正直、勇敢、善良、迷信的老猎人塑造得感人至深。片中中亚大陆的广袤风光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3.「8又1/2」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费里尼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影诗人,或者说,可以用电影做诗的人。一般认为,这部杰作是电影史上在特殊年代诞生的另类作品,其中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和意识流叙事风格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这样高评价背后的潜台词就是现在不会有人再去拍这样的电影,也不会有观众去欣赏这样的电影。不过,当你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就会觉得这完全是不负责任、主观臆断的评论家的看法。该片浓浓的诗意化表述,精彩的场景和镜头并不因为一个时代的过去而退色,这是一部跨越时空的,电影反思自身存在的,融哲学性、故事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完美杰作,从这个意义上讲,「8又1/2」才是真正不可超越和令人叹服的。没有观看过本片的人,完全有理由抱着不可开释的遗憾。他们对电影的理解恐怕也会因为这个遗憾而停留在低幼水平。

4.「独行杀手」

推荐这部影片并不是因为它所体现的主题。影片的主旨很简单,和海明威习惯于表现的主题相似:“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部影片的意义在于它的主演几乎没有开过口。首先,他是一个杀手,真正的杀手必然是寂寞的,阿兰.德隆饰演的独行杀手,有着冷峻的面庞,矫健的身手和复杂的内心世界,唯一缺少的就是语言。失语,成为了一个孤独而迷惘的反抗者对旧世界的无言抗议,成为了在芜杂邪恶主宰的世界中对自身尊严的捍卫。不仅如此,无言作为一种形式,告诉我们电影的第一本质仍旧是影像,电影要用影像手段讲述故事,而不是靠对白。利用两个人物的对白来交待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做法在剧本写作初学者那里也许还是自以为巧妙的手段,不过即使对电影老观众来说,这样省事的做法也会被一眼看穿。这部电影对影像语言的运用,值得深入研究。在影片的最后,独行杀手准备好与背信弃义的黑帮进行决斗,他像往常一样镇定地来到常去的酒馆里,听一位黑人女歌手唱歌,此时形势已经是剑拔弩张,而他仿佛迷醉在这歌声里,面带着固有的冷峻和忧郁,等待他的将是什么呢?他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影片的处理极为巧妙,我在这里还是把这个结尾隐藏起来,等待诸位看到这部影片自会明白。

5.「朱尔与吉姆」

在新浪潮的诸位电影作者中,我曾经非常喜爱戈达尔,喜爱他的凌厉、冷酷和不屈不挠。而后来,也许是因为年龄增长的缘故,我开始转而爱好特吕弗。如果说「400Blows」、「向钢琴师开枪」时的特吕弗还有着坏孩子的形象,那么从「朱尔与吉姆」直到「最后一班地铁」,特吕弗已经长大成人了,同样长大成人的我,欣赏他的诗人气质、不文不火的怀柔性格和在保持着敏感机智的同时对世界的宽容与忍耐。「朱尔与吉姆」是一部关于友情、爱情和成长的故事片,两个好朋友同时爱上一个女人的故事并不新鲜,然而影片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避免了流于表面的矛盾冲突,而将他们内心的挣扎与欣慰还给角色的内心。整部影片拍的温馨浪漫,又感伤动人,在轻喜剧的色彩中又融进了淡淡的哀愁,人物的内心世界只是通过琐屑的生活小事展现出来,导演非常谦逊的没有试图给出答案,而是让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微妙自然的、原原本本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或许导演要说的只是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两个好朋友爱上了一个女人,一个女人又同时爱上了两个好朋友,爱情没有影响他们的友谊。这也许是个例外,但它确实存在。当然,电影终要结束,当朱尔走出教堂,告别躺在棺材中的两位挚友,他们那些在世俗世界中无法令人理解的感情也归结束,此时,他们都找到了自己,也都拥有了别人。

6.「薇洛尼卡的双重生命」

对于这部电影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似乎用言语表达对影片的美感的赞叹和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崇敬总显得苍白无力。禅师们布道,总是敲一下木鱼儿,就完成了。我想,这不可说的境界也适用于这部电影。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这部书里详细的论述了这部杰作,但是他也不过是取其一隅,为了阐述自己的伦理宗教学的观点而拿来生套的。无论如何,最好的了解和感悟是在你面对银幕之时。就故事的精巧和美仑美奂来说,我认为基氏的这部力作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7.「第三个人」

这是英国伦敦电影公司1952年根据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改编的黑白电影。我很小的时候曾经看过,那时候我还根本不懂,只记得下水道追逐的那场戏非常紧张引人。后来我才知道,格雷厄姆.格林可算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家,早年的格林曾经在英国外交部门工作,实际上就是间谍,退休后弃武从文,凭着对本行的了解,写出了不少既具有惊险悬疑色彩、又颇具社会意义和人道主义思考的杰作。格林的书情节紧张,雅俗共赏,但却绝不止于通俗文学,而是注入了对战后社会、战后人群的关切与思考。能将惊险小说写得如此具有艺术性的作家并不多见。(当下流行的那些什么斯蒂芬金之类的,简直是垃圾)这部电影同小说一样甚至更为出色。特别是结尾处,战后维也纳凋敝冷清的街道上,安娜与马丁斯擦身而过,对他竟然一眼也不看,而马丁斯还在一动不动的等待着,“一种全身的紧张一下子崩溃了似的放心和这一生再也见不到这个人的深深的惜别之情涌上心头。就在这时,至今一直静悄悄的画面,突然又重新响起安东卡拉斯演奏的动人的吉他声。”(引自猪X胜人的「世界著名电影综览」)这部影片曾荣获金棕榈奖,奥斯卡黑白摄影奖。“倘若我是评审委员的话,要授予阿丽达.贝莉最佳女演员奖,授予安东.卡拉斯最佳音乐奖”(引文出处同上)。日本评论家的话并不过分,阿丽达.贝莉曾经是战后欧洲最具贵族气质的著名女演员,还曾主演过多部电影,不仅美丽,而且演技炉火纯青。这样全能型的演员在现在越来越少了。而这部电影的摄影也把黑白影片美学发挥到了几近极致。

8.「逍遥骑士」

有时候,为了一句话,你就可以喜欢上一部电影。比如,“要壮烈的去死并不难,要堂堂正正的活着却是不容易的”(「罗马,不设防的城」)我喜欢「逍遥骑士」是欣赏片中被排外的村民当作嬉皮士打死的乔治的遗言:“他们(指美国人,我注)说他们爱自由,可是当他们看到自由却又害怕了。”嬉皮士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嬉皮士其实并不是象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吸毒、同性恋和性错乱。嬉皮士的胡闹行为是因为他们天真的渴望和平、自由与爱情。嬉皮士妄图用他们的纯真感动这个旧的世界,然而却遭到了种种歧视、排外甚至虐待。乔治被活活打死了、比利被当作同性恋者射杀了,阿米力克想同杀人凶手同归于尽,结果也倒在了公路上。这就是美国,一个号称自由王国的国度给真正爱好自由的人们的“公正”待遇。「逍遥骑士」是一部创造了一夜成名的奇迹的电影,也是最好的嬉皮士电影。以后恐怕不会再有这种电影了,因为嬉皮士作为一个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我们面对的,是雅皮士时代的方兴未艾,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在雅皮士身上,除了铜臭气息,我什么也看不到。

9.「阿拉伯的劳伦斯」

我推荐这部电影,是因为我把它曾经看了十几遍。有一年有个骗子书商要把71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写成小说卖钱。我就分到了这部电影。经过四天的艰苦奋战,终于将这部巨片改成了12万字的小说,但至今未能发表。在这个过程中,我把这部影片看了不下十来遍。我完成后觉得自己喜欢上了这部电影。最主要的就是因为片中没有一个女角色。小女孩、老太太都没有。其实这很不简单,就连我们写个小说都要让美丽的女主角尽快出场,何况是电影?现在拍电影、电视剧不是根本不会按照导演和本子的要求去挑女演员么?谁有名就挑谁,最好有点绯闻。就算是不会说中国话的日本人、韩国人,只要有市场,一样可以请来拍,管它演的好不好,实在没什么技术,女的,肯脱也行。香港有一位被捧上“亚洲女人中魅力无法抵挡”的女星,其实身材真得很一般,脸蛋更是很困难,只是肯脱,敢拍。连这样常识性的审美观点都能错乱,真理在我们这个时代被忽视、被蒙蔽、甚至被诬陷就不足为奇了。

10.「莉莉.玛莲」

法斯宾德是我最推崇的电影导演之一,作为新德国电影的主将,他在39岁的短暂生命里,为世人留下了42部电影。本片、「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恐惧吞噬灵魂」等等都是电影史上的杰作。他的黄金搭档汉娜.舒古拉也是当时德国著名的演技派明星。片中的“莉利玛莲”这首歌就是舒古拉亲自演唱的。法斯宾德的电影并不追求叙事形式的新奇,他的电影乍一看上去好像是好莱坞翻版,不过他正是巧妙的利用好莱坞俗剧形式,然后注入自己的哲学、理想、哀乐。他的电影非得等到你耐心的看完全片,才感到作者的用心良苦,才发现你已经被导演的叙述中潜移默化的魅力所征服了。或许你不会如此,但我看完法斯宾德的电影,就只有四个字:“五体投地”。法斯宾德的叙述方式还深刻的影响了后现代电影叙事。

updatedupdated2022-04-04202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