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痛与幸福——评「罗科和他的兄弟们」

灰色是回忆的颜色,黑白之间的灰度变换,可比之回忆的车辙。黑白灰组成的世界,便是一个有关创痛的深沉回忆。

时至今日,我还是喜爱看黑白片。我曾经问过一位研究电影科班出身的朋友,电影史上有没有过象有声片VS无声片一样的关于黑白片和彩色片孰优孰劣的论争,她说没有,当时,人们热情的欢迎色彩时代的到来。我没有理由让我的偏爱站住脚,也没有希望获得已经习惯了电影技术革新的人们的支持。有时候我的偏爱会被当作一种“怀旧”情绪,或者对抽象美的欣赏,不过我始终认为那下面隐藏着更深刻的东西。如果说电影是一场梦,自然是越少间离越好,不过果真如此的话,那么电影就该只限于现实主义的生活片。显然梦更加丰富,如果梦也是如同现实一般无二,那么梦又有怎样的吸引力呢?梦的魅力在于让做梦者身在其中而不觉,而这个不觉并不是靠复制现实来实现的,恰恰相反,她的力量在于依靠各种变幻多端的手段去转移人的注意力。这就如同魔术中的障眼法,谁都知道那不过是虚假的东西,可是还是投入的去看每一次表演,并为之欣悦。换言之,色彩的运用如果只是为了复原一个现实的物质世界,那么这种技术对艺术性来讲甚至说可有可无。还记得「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的色彩,当整本黑白影像行将结束,斯皮尔伯格用一袂红裙将我们带回了现实中那个有色的世界,观众也从悲怆的情调中苏醒。这时候,色彩的力量才典型的显示出来。

黑色是深沉的颜色,它的单调中包含着所有的颜色(将所有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将得到黑色),白色是单纯的颜色,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世界所有的痛苦和信仰一样都是单纯的,因为没有人会在真正陷于痛苦时还会思考着痛苦的层层面面。灰色是回忆的颜色,黑白之间的灰度变换,可比之回忆的车辙。黑白灰组成的世界,便是一个有关创痛的深沉回忆。这种三色的抽象和简化,阻止了人们将注意力移向那些与故事无关的色彩(仅限于除再现性无他的色彩,「红色沙漠」之类的色彩另当别论),同时也与特定的主题切合一致。

「罗科和他的兄弟们」是鲁奇诺·维斯康蒂1960年的作品。此时,新现实主义已经走向没落,黑白片时代也行将结束。然而维斯康蒂拍摄了一部黑白的现实主义影片。尽管有评论认为,这部影片突破了新现实主义的条条框框,而且在美学追求上试图复归意大利二战前的文学传统,但在我看来,这些都不重要。最简单然而却颠扑不破的道理是维斯康蒂运用恰当的形式,拍摄了一部具有美感和诗意的、能够感动普通人的、普通人的电影。

父亲死后,罗科兄弟4人陪同母亲离开乡下那干涸的土地,来到米兰投奔大哥维奇佐。母亲总是以他的5个儿子为荣,她相信凭着他们英俊、结实的身体定可以在米兰找到好工作,成为风光富足的城里人。然而,来到米兰的第一晚,正赶上维奇佐和女友娜奇特的订婚典礼,因为没有地方住,他们和娜奇特的家人发生了争吵。母亲赌气带着5个儿子住到了外来人口群居的地下室。一天,同楼中一个从家中逃出的放浪少女娜蒂娅闯入了他们的生活。老二西蒙身强力壮,他和几个兄弟到拳击训练所接受训练,被老板看中,很快崭露头角并如愿的得到了娜蒂娅的垂青。然而为了讨她的欢心,他不惜利用兄弟罗科在熨衣店工作之便,去偷盗衣服和首饰,致使罗科失去了工作。娜蒂娅也对此深感厌恶,断然和他分手。罗科离家入伍,偶遇四处漂泊的娜蒂娅,善良的罗科对生活的信心感染了娜蒂娅,使她决心放弃玩世不恭的态度,重塑新的自我。两人之间产生了爱情。此时,由于失恋的打击,西蒙的事业每况愈下,他抽烟、喝酒、赌博,负债累累。西蒙发现了娜蒂娅和罗科的关系,带领一群流氓不仅殴打了罗科,而且当面强奸了娜蒂娅。罗科忍辱负重,在他看来,只有娜蒂娅回到西蒙的身边,才可以挽救自己的哥哥。娜蒂娅获悉罗科的决定,万念俱灰,她回到了西蒙身边,不过是满怀着厌恶和仇恨向他报复。一个偶然的机会,罗科的拳击才能被协会老板发现,力劝他以此为业,但罗科想要过平静的生活。西蒙为了筹钱,强逼老板借钱,被告发。为了不使事态扩大,罗科和协会签约,想用自己的收入为他还账,但此时全家人都对西蒙失去了信心,他被迫离家,娜蒂娅也被母亲赶走。罗科不负众望,战胜了对手赢得冠军,而与此同时,西蒙找到娜蒂娅,仍希望她能回到自己身边,被冷冷拒绝。失去自尊的西蒙,一方面对罗科的成功嫉妒发狂,一方面又对娜蒂娅的感情深深绝望,在疯狂的冲动中,将娜蒂娅乱刀砍死在河边。当罗科还想为哥哥掩饰的时候,老三西雷再也不能忍受,他愤然离家并告发了西蒙。经过这些风雨,西雷和罗科决定负载着所有的痛苦坚强的生活下去,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与年幼的弟弟卢卡这样的年轻一代一个诚实和正义的未来。

影片共分5个部分,分别以罗科5兄弟的名字命名,讲述了罗科和他的兄弟们的遭遇和归宿。大哥维奇佐的事业并不成功,他一心想成为小市民阶层的一员,最终如愿以偿,当然,也沾染了小市民自私和虚伪的习气;老二西蒙希望凭自己强壮的身体在拳击界发展,但对金钱、地位和女人的欲望毁掉了他的一生,乡下人进城后的堕落恐怕是已被普遍接受的一个主题;老三西雷喜欢学习,踏实肯干,希望依靠自己的劳动改善生活,他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所爱,也坚定了生活的信心;老四罗科性格善良、怯懦,但有主见,有信仰,不过由于太多的自我牺牲,非但没有挽救西蒙,而且永远的失去了所爱的人,正如西雷所说,“罗科是个圣人,但是有时候对人太好并不总是正确的。”年幼的卢卡是这一切事件的旁观者,他的生活道路还尚未确定,然而几个哥哥的遭遇留给他的经验与创伤,将影响他的一生,影片的最后,他茫然望着街墙上贴着的一张张报道罗科胜利的海报,在空旷的马路上越走越远,他的未来将是怎样的?会不会真如西雷所说是一个“比较正义和诚实的”的社会呢?此时维斯康蒂已经用忧伤的主题曲和慢慢升起的字幕结束了他的故事。

我以前未曾重视过维斯康蒂的作品。我觉得他的作品用中国话来说就是比较“中庸”。维斯康蒂的方式是不文不火的文雅类型,这部影片中,观众并没有看到多少控诉、批判、讽刺和不安,或者有,也是藏在一个家庭兄弟之间的感情纠葛之中,在这样小题材的背景之下,社会批判的效用仿佛服用了镇静剂。同时,影片也没有刻意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尽管它也有跌宕起伏,但不过就像秋千,始终没有脱离现实这根吊杆。也为其如此,人们才仿佛亲近的看到了一种社会、一个时代中的一群人。当然,影片的拍摄手法仍是值得称道的,特别是精细的场面调度令人叹服。西蒙刺杀娜蒂娅的一幕,娜蒂娅绝望的倚靠在一棵树上,面对镜头,西蒙高大的黑色背影一步步走向她,直到把她娇小的身躯全部遮挡住,而此时娜蒂娅忽然缓缓的伸开了雪白色的纤纤双臂,由于我们看不到她的表情,也听不见她的声音,因此她这个拥抱的姿势究竟代表着什么?哀求?谅解?绝望?魅惑?我们无从知晓,只能无限遐思。而直到西蒙压到她的身躯上,直到她的第一声尖叫刺破静静的银幕,我们才发现,两个人的身躯组成了一个十字架的形状,在西方观众的眼中,这个形状是非常敏感而意味深长的。此时,画面的左边是近乎凝滞的污浊的河流,同样具有着明显的象征意义。这个镜头充分展现了维斯康蒂的构图美,尽管实际上这是残酷的一幕。

据说中国电影界以各学院为代表的派别有着不同的观点,比如某学院重视蒙太奇、长镜头等等美学技术手段,而另外的则喜欢联系文学、政治、历史来研究,文人相轻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我想,电影研究如果不放在历史文化的语境之中,恐怕是不妥的。就维斯康蒂的这部影片来说,我就一直在思考它的最后一幕。西雷希望的那种“比较诚实和正义”的社会经过40余年的历程究竟是否实现了呢?如果说以罗科为代表的圣人一族已走向真正的没落,以维奇佐为代表的小市民已比比皆是,以西蒙为代表的社会渣滓也从未消失的话,那么以西雷为代表的斯多噶主义者正处于他三兄弟所职守天堂、俗世与地狱之间,他迎来的是胜利还是败亡?显然,维斯康蒂的希望寄托在西雷和卢卡的身上,他不相信天堂、不屑于俗世又怀着对地狱的忧恐。这恐怕是60年代意大利人普遍的思索与创痛。现在,二战的阴霾已经过去,似乎只要不发生席卷全世界的战争,一些局部冲突完全可以接受。50多年了,意大利早已从战争的阴影与后患中挣脱出来,年轻的一代也幸运的不用负载太多的艰难。那些旧时的回忆仿佛已经消亡,难怪阿伦·雷乃在「夜与雾」中慨叹人们忘记的速度如此之快。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若再奢谈创痛,恐怕定会被笑做杞人忧天。然而现在人们的幸福果如此坚实可靠么?即使是如此的坚实可靠,那么现在人们的幸福感也一样的坚实可靠么?果如此,为什么还有飘荡在世间的那种现代人空虚、躁动、不安与苦闷呢?为什么还会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呢?肖伯纳说,牙疼的人认为世界上有一种人最幸福,那就是牙不疼的人。一个吃不饱的穷人,得到一袋米,他的幸福感无疑是坚实可靠的;一个穿不暖的穷人,得到一衫衣,他的幸福感也同样坚实可靠。并非他们渴求的东西简便易寻,而是因为这简单的获得弥补了他们简单的苦痛。如此看来,真的有那种不经历巨大的创痛反而会获得的最坚实的幸福感吗?轻易得来的幸福会同样轻易的产生坚实的幸福感么?天下没有白来的午餐,天下也没有白来的幸福感。所以佛教称“苦、集(极)、灭、道”。从这一点讲,衣食无忧,没有回忆的重负,不知道对劫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究竟是幸还是不幸?毋宁相信,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创痛,时代在变,创痛也在变,60年代的罗科们的创痛源于幸福的不可得,而如今时代的创痛则肇始于幸福充足的同时幸福感的匮乏。

写到此处,忽想停笔,因为我已感到一些强有力的诘问将使我无法回答,那也是维斯康蒂无法回答的问题。不过尚有一个类比未曾完成,那就是文首提到的黑白片VS彩色片。如果说黑白片过渡到彩色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那么黑白片的存在与先在是否也应该超脱技术落后的原因而拥有一样形而上的理由?设若没有黑白片的先在,人们对彩色出现的惊喜还会存在么?设若没有黑白片的存在,彩色的表现力是否也将受到限制,甚至沦为比在黑白胶片上涂色更简便庸俗的手段呢?黑白世界与彩色世界的的辉映,是否也正如创痛与幸福的辩证法呢?

updatedupdated2021-01-03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