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翼
发布于 2025-06-20 / 6 阅读
0
0

真的有“潜意识”吗?

zhendeyouqianyishima.jpg

大多数人是从弗洛伊德认识心理学的;大多数人是从“潜意识”认识弗洛伊德的。

现在,稍有文化素养的人都可以随意地、貌似恰当地使用“潜意识”这个词,说者、听者都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妥。人们对“意识之外还存在着潜意识”深信不疑。这得益于弗洛伊德的学说,尽管他并不能算是这一概念的发明者或是发现者。

弗洛伊德提出的 “意识分层理论” (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石。很多人都熟悉“冰山理论”,甚至可以向你解释:潜意识犹如冰山在海面之下的部分,人绝大多数行为是受潜意识控制的,意识行为反而只是少数,尽管潜意识作用甚巨,人们却无法认识它……。

“潜意识意识化” 则是精神分析治疗的本质——这也是弗洛伊德提出的。简言之,病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实际上都是被层层压抑进潜意识的冲突,病人则对这些潜意识处于“无知”状态。通过治疗,他们对这些潜意识从无知到有知,潜意识就不再是潜意识,而成为意识,心理疾病也就不复存在。

自我否定的潜意识

然而,问题恰恰就在这里

潜意识既然是深藏于海面之下、以至于人们无法认识的某种东西,那么它又如何可能被意识化呢?

换言之,

如果我们观察到的,已经是一个人的意识状态,那么又如何推知这些状态是源自海面下不为人知的潜意识呢?

也就是说:

既然潜意识无法被认知,那么就永远不会成为意识(意识化),因为成为了意识,就意味着潜意识可以被认知。这是自相矛盾的。

同时,我们始终知道的只是意识,但却始终不知道这意识背后的潜意识关联,我们只是出于某种原因,愿意相信这一点。

如果我们说某种东西存在,但却无法被认识——即使是穷尽一切手段也无法认识,那么,这其实就是在说,某物不存在。或者,某物只是作为我们的某种信念存在。

但是,信念也是意识,潜意识作为意识(信念)存在,这同样是说不通的。我们无法去意识一种还没成为意识的东西,所以我们也无法去相信(不是主观上不相信,而是逻辑上无可能)一种还没成为意识的东西。

意识是一个边界,构想一种意识之外的东西,是不可能的。 不是构想不出,而是构想本身不可能, 因为一旦构想,那些东西就成为(进入)了意识,而不再居于意识之外。答案不仅仅是否定的,关键是,答案否定了问题本身。

我觉得弗洛伊德的错误就在于此,他将意识拆分成两种同级别却不相容的状态,却始终要以“意识到潜意识”(能意识到一种无法意识到的东西)作为潜意识有其所用的前提,因为一种无法意识的东西,是毫无意义的(与它不曾存在过的效果无区别)。

潜意识是什么?

所以,潜意识到底是什么?

似乎只有一个合理的答案:潜意识从一开始就是被创造出来的没有指称的空词。 从潜意识不是实存的角度,它是经验空词;从上面的逻辑分析来说,它也是逻辑空词。

人们为什么相信“潜意识”

那么,为什么关于潜意识的种种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几乎都相信它就是一种实存呢?

在拙作《反社会行为:尴尬的“心理解释”》中,我曾提到:

就算是没有任何合乎常识的事实可以解释的反常行为,我们也不得不为它找一个解释。因为,“没有原因”是人无法接受的。
……
说“心理解释”是一种尴尬的解释,就在于此。当一个人的现实遭遇可以解释他的行为时,往往不需要心理解释;而当一个人的现实遭遇无法或者不足以解释他的行为时,心理解释方具意义。

人们希望所有的行为得到解释。而相信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也是精神分析坚守的信条之一。

我们之所以引入了潜意识,并一任它深度卷入了我们对精神生活的谈论,正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找到其他更方便的办法去解释我们的某些行为。 对于某些人类的特定行为或者行为模式,似乎只有假设他具有一个本人无所意识的理由,才能加以解释。想想强迫症,想想《犯罪心理》中的那些变态杀人狂魔,你便知道没有潜意识(这个词),我们理解这个世界会有多么困难。

“潜意识”之用

最后,潜意识既然不是实存,它还有意义吗?还有实际用处吗?

当然有意义,也当然有用处。

且不说精神分析以及后来的动力学治疗已经在实际上帮助了难以计数的人,单从原理上讲,一个语词并非因为其没有指称也就没有意义。 简言之,并非事实才有效用。 例子就不举了,不胜枚举。

从叙事的角度来说,影响我们的其实并非客观世界发生的种种,而是我们自己关于种种这些的叙事1。我们活在这些叙事中,或者说,我们自身就是这些叙事,我们的坚持与改变,都与这些叙事无缝绑定,改变了叙事,也就改变了我们。

无论弗洛伊德自己是否相信他所创造的是一种新科学,仅从他构建的名为“精神分析”的叙事来说,那么的宏大、复杂、精巧、完整、引人入胜,可能还没有哪个文学家能够超越。要在二十世纪找出几个一点不受精神分析影响的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导演等等,是相当困难的,而这些人显然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影响甚巨,精神分析通过他们,迅速传播到远方的远方。

也许,你就是其中一个接收者。想想你曾接受过多少并不实存的观念,想想多年以后你知道当初坚信的竟是谎言,却发现它们已经那么深刻地影响了你的一生,精神分析的这一套叙事能够改变你,也就不是多难理解的事情了。

而对于你来说,精神分析能够解决你的心理问题,帮助你提高生活质量,那么就算它建基于一个非事实的概念之上,又有什么所谓呢?


  1. 这里并非是在说客观世界发生的种种并不存在,只是说客观事实一定是作为一种我们关于它们的叙事而为我们意识的。正因为如此,潜意识这样的非事实也能够作为一种叙事而影响我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