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越来越多关于 AI 制作的视频以假乱真、难辨真假的消息。
很多人据此说,我们进入了“后真相时代”,一切都变得不可信了。
AI 的发展,使得制作“假视频”1的技术门槛低到可以无视。伪造视频多,受骗上当的也就多,特别是那些已惯于相信“有图(视频)有真相”的人。
这本来没什么好说的。然而,需要辨析一下的是:
通过“鉴别一段视频是否是 AI 伪造的”,能不能揭示事实真相,以及,能不能判定消息是否可信?
我目之所及,很多网上的帖子都在教人们如何鉴别视频是否是 AI 制作的。他们的逻辑是:如果视频是真的,那么视频就反映了事实真相,可信;如果视频是假的(AI 做出来的),那么视频反映的事实真相就不存在,不可信。
这些想法显然是错的。
因为,我们从来都不是靠鉴定一段视频的真假来发现事实真相的。而可信度,也并不依赖于事实真相,它只是信息符合事实的可能性。
鉴别,真假,事实真相
有必要先辨析几个概念。
这里的鉴别仅指技术鉴别或者肉眼识别。为什么这样定义,下面会说到。
这里说一段视频是真的,指的是这样的鉴别结果:这段视频用传统手段(摄像机,手机等等)录制,内容由真实的人类、真实的场景组成,并在制作全过程中没有做过关键性更改。
反之,一段视频是假的,指的是这样的鉴别结果: 视频是AI 制作的,视频里的人物不是真实的人类、场景不是真实的场景,或者 AI 更改了视频中的关键细节,比如说话的还是那个人,但是说的话已经被改变。
事实和真相,这本来是两个词,而且含义不同。“真相”,指的是多个合理关联的事实组成的因果解释,“事实”指真实的事件。鉴于很多人对真相与事实两个词不加区别,这里不加区别亦无大碍,便以“事实真相”指称现实中存在的真实情况。
视频真假反映事实真相吗?
首先,如果视频被证明为真,是否可以说它反映了事实真相?答案是:不能。
最简单的反例是(全程未有任何电脑技术辅助制作的)电影。此类电影皆为真人出演、真场景拍摄,但与事实真相可能毫无关联。
这样的反驳想必不会令多少人满意。
但若将上面关于“真视频”的定义加上限制,比如“必须是生活中实际发生的”,那么,就不需要鉴别真假了,因为它已成为事实(实际发生)。如果加上“看似是生活中实际发生的”,那么很多的电影也看似是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不是吗?
如果,将上面关于鉴别的定义加以拓展,不只限于技术鉴别和肉眼识别,还要和实际生活中是否发生了(视频中的内容)相对照,那么,又怎么能说可以通过鉴别视频真假来求证事实呢?
如果你这样做,你是在通过“求证生活事实”来“鉴别视频真假”,而不是通过“鉴别视频真假”来“求证生活事实”。
所以,视频被鉴别为真,只能说明视频不是假的,并不能说明视频中发生的事,也在生活中发生过。
一段视频显示,一男子手持双刀在街上胡乱砍人。我们是如何查证出这是不是事实真相?我们不是靠鉴定这个视频中的各个人物是不是真实的人类,不是靠鉴定场景是不是符合这个物理世界的物质本性(我也不知道这怎么做到)。我们靠的是调查某时某地是不是真的发生了伤人事件──这与视频本身没有关系,即使没有这个视频,这个事件发生了就真的是发生了,没发生就是没发生。
再看视频被鉴定为假的情况。这仅仅能证明:这段视频是 AI 制作的。但是,即使视频是 AI 制作的,也不能证明它表达的事实真相不存在。
比如:有某 A 制作了某 B 涉黄的一个视频。结果发现,这个视频是用 AI 制作的。这能证明某 B 的清白吗?
当然不能!某 B 完全可能真的涉黄,只是他可能没有被“实拍”过,或者实拍视频没有流出。
又如:某 A 制作了某 B 涉黄的一个视频,但由于某 A 不会用 AI,只会做动画,于是就制作了某 B 涉黄的动画,由于是动画,一看就不是真人真物,连鉴别都不用就知道是假的。但是,这能证明某 B 的清白吗?
当然不能!某 B 完全可能涉黄,只是他没有被“实拍”过,或者实拍视频没有流出。某 A 也许很想让人知道某 B 涉黄,但苦于没办法拿到某 B 的实拍视频。当然,这样的视频同样也不能证明某 B 不清白。
这就是为什么,司法部门不能够仅仅通过一段视频就下定论,无论视频是真的还是假的。你常听到的“我们会进一步调查”“事件正在调查中”也不见得就是敷衍之词。
其实,一切的背后都有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道理:视频不是事实真相。 视频就是视频,事实真相就是事实真相,视频至多反映了事实真相,永远也不可能自己成为事实真相。
平时,我们期待一个“真视频”,就是期待这个视频和事实真相相符,而视频只是一个“相”,不是“真相”。你不“走出”这个“相”去看“相”外的东西,就达不到那个“真相”。
视频真假与可信度
一定会有人觉得我在这里搞文字游戏吧。一定有人会说,我们所说的鉴别,本来就不限于技术鉴别,本来就是在比对视频是否与事实相符。
这么说就没意思了。如果你觉得下面几张截图不是在做技术鉴定,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我却理解一些人的心态,他们其实不是期望通过视频本身去“抵达”事实真相,而是希望仅仅通过视频“省事”地了解到事实真相,所以他们才特别在意由图像技术赋予的信息的可信度。(那些迫于客观条件,想要却无权获知事实真相的人除外)
我当然承认,图片造假比制造传言难度大,视频造假比图片造假难度大。因此图片应该比语言文字更可信,视频比图片更可信。
然而,在前 AI 时代,“有图(视频)有真相”也只是在说“信,(然后)以为真”,而并不是说图像视频就等于真相。因为,图仍然可以做出来,视频仍然可以修改,甚至就用笨办法,用演员来拍、来演。
更极端的,某 B 就是想来个负面炒作,就亲自拍了张照片,或者亲自演了一段视频,你无论怎么辨识,这张图、这段视频都是真的,因为它本来就是真的嘛!但真相呢?真相只是一出戏!
所以,即使没有 AI,相信“有图(视频)有真相”的人们,也是依赖图片视频的高可信度“蒙对”了事实真相。他们相信了一个视频反映了事实真相,结果恰好这个视频真的反映了事实真相。
问题在于,并不存在一种技术性媒介(指图片、视频等)只能符合事实,不能不符合事实。
任何一种媒介都不可能仅因其技术门槛对造假的限制,而使得自身的可信度达到 100%。
当然存在 100%的可信度,不过这不是、也不可能是技术限制带来的,这根本上有赖于影像媒体制作者的意志。
AI 时代的变与不变
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AI 的出现和突飞猛进,会改变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思维观念。人们被迫要以某种新的方式适应 AI 时代的种种变革。
我觉得,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的改变,未见得是坏事。
想想照相机还没发明出来之前,人们是如何获知事实真相的?图像时代来临,影像时代来临,视频时代来临,人们仿佛觉得获知事实真相变得越来越容易(蒙对真相的可能性更高了),但其实技术的发展也使我们更懒惰,懒到把获知事实真相的期望寄托于技术本身对图像、影像制作者的限制。
AI 视频的挑战,如果可以改变上述这种思维方式,将人们对影像的关注重新拉回到对真实可感的生活事实的关注,拉回到对实证和逻辑的关注,那就显然是一件好事。
也很有可能,当“视频≠真相”成为主流人群的常识,就不会再有那么多人受骗上当了。AI 视频威胁论可能忽略了这一点:人是适应性动物,不会永远受骗,假视频供应过多,就没那么多人买账了。
AI 时代,如何发现事实真相
其实,自古以来,人们都是通过建立事实的合理联系来获得事实真相的。
“张三杀了李四”只是一个孤立的事实,但若和“李四杀了张三的父亲”“张三想要报仇”等事实联系起来,则构成“真相”。
然而,“张三杀了李四”既可以和“李四杀了张三的父亲”“张三想要报仇”等事实联系起来,构成“张三为报杀父之仇杀了李四”这一真相;
又可以和“李四看到张三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张三想要灭口”等事实联系起来,构成“张三杀了自己的父亲,却被李四看到,所以杀李四灭口”这另一种真相。
所以,孤立的事实其实没有真相可言。非得把至少 2 个这样孤立的事实联系起来,才可能有所谓的真相。从这个角度,“一个视频本身的真/假”也只是关于这个视频的孤立的事实,它没有真相可言。
通过建立事实的合理联系来获得事实真相,并不是获知真相的方法之一。因为,没有之一。古代社会如此,AI 时代如此,将来也注定如此。 对贩夫走卒如此,对圣人贤者也如此;对中国人如此,对外国人也如此。
这便是普世、普适且唯一的方法,并不因 AI 时代的来临而有什么改变。
除非,你从来只是相信你愿意相信的“真相”,而并不真想获得真相。
最后要强调的是:
- 我坚决认为,没有办法求证事实真相的无权人群,是最无辜的,他们应当豁免任何批评。
- 我坚决认为,制造谣言是错误的,无论这谣言出于什么目的。
- 我坚决认为,公共媒体当然对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负有责任,而官方媒体对其发布的信息,则负有绝对的、无限的责任。
所以,我并没有任何责怪那些被不实信息欺骗的人的意思,只想强调“任何信息都≠事实真相”这个意识,对任何人都有益。
严格意义上,你其实不能说这段视频是“假”的。因为,在使用 AI 制作这个意义上,它就是真的──它真的就是使用 AI 制作的,凭什么说它是假的呢? ↩